台灣水青岡林生物多樣性調查及保育機制之研究(3/3)

:::
計畫名稱台灣水青岡林生物多樣性調查及保育機制之研究(3/3)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100年
主持機關宜蘭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
計畫主持人陳子英
計畫總經費3,206,500
台灣水青岡林是台灣地區獨特的落葉闊葉林,雖然在更新世一度廣佈於台灣中北部,但目前只侷限於北部海拔1,340-2,125m的少數山頂。本研究之目的在調查台灣地區幾處隔離森林的物種多樣性,並探討其森林的更新情況,以針對台灣水青岡生態系不同層級的監測調查與保育評估以維護此物種的存續。 本計畫三年來共執行了(1)銅山地區台灣水青岡林長期動態樣區複查作業,並設立草本樣區,調查台灣水青岡林下之草本物種動態變化;由結果可推測,颱風干擾促成的孔隙可能促成一些闊葉樹的更新。(2)研究台灣水青岡族群之更新機制;由結果來說,可能須配合地被之干擾(如崩塌)使玉山箭竹之競爭衰弱甚至除去,才能使台灣水青岡小苗順利生長;(3)收集台灣水青岡各族群種子為進行域外保種作業;由結果來說,台灣水青岡可藉由大量結實進行天然下種更新,但種子苗在箭竹底下難以存活,可考慮在豐年過後,進行箭竹清理等撫育作業以促進更新,幼苗則建議在海拔1200~1800 m進行培育,以作為區外保育作業之供應材料;(4)調查所有的動物資料;台灣水青岡森林與鄰接的針闊葉混合林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區域內廣分布物種為山羌、藍腹鷴與黃鼠狼,侷限分布物種為麝香貓與台灣山鷓鴣,合計銅山地區野生動物共有25科47種;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共有9科14種,同時發現夸父綠小灰蝶、雲霧裳蛾等稀有之蝶與蛾類;(5)觀察台灣水青岡芽苞之分化情形、授粉機制及種實發育,了解台灣水青岡之繁殖機制,並針對種實進行活性分析,調查土壤種子庫與活性檢定,評估更新能力;由結果來說,儲存台灣水青岡種子之最佳條件為將其乾燥到約含水率6%,然後密封儲存在4℃,3年後約69%之原具活力種子仍有發芽能力;(6)收集台灣水青岡族群之DNA樣本,並進行分析與比較,以了解台灣水青岡之遺傳變異;由結果來說,核微衛星序列比葉綠體基因間序列具有較高的鑑別度,台灣水青岡十二處族群之親緣關係樹,結果並無顯著較高的分群支持,其中以蘭崁山與阿玉山具有稍高的分群支持度,顯示台灣各族群與大陸各族群雖有分化,但仍屬於同一種群;(7)完成台灣水青岡林生態專書;(8)完成台灣水青岡保護區規劃書,探討台灣水青岡於保育上之價值及保護區系統的適宜性。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7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