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蘇鐵生態生理學研究

:::
計畫名稱台東蘇鐵生態生理學研究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101年
主持機關屏東科技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
計畫主持人郭耀綸
計畫總經費900,000
臺東蘇鐵為臺灣特有的蘇鐵類植物,具有極重要的保育價值。然而,本植物近年來遭受蘇鐵白輪盾介殼蟲(Aulacaspis yasumatsui)(黃紹毅,2012)及東陞蘇鐵小灰蝶(Chilades pandava peripatria)的危害,在自然分布地區的族群數量急劇減低。為了保育此珍貴稀有植物,需瞭解本植物的生態生理學特性。本計畫測定臺東蘇鐵的光合作用性狀,並評估本物種在原生育地的生理健康狀況。結果發現臺東蘇鐵的光合作用率會隨光量增大而提高,在接近1500 μmol photon m-2 s-1時才達光飽和點,光飽和光合作用率平均為13.8±0.3 μmol CO2 m-2 s-1,光補償點為20.1±0.3 μmol photon m-2 s-1。在溫度較高或較低的季節,本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適溫度分別為27.5及22.0℃,低溫季節的適溫範圍在14~32℃,為廣溫型植物。當大氣CO2濃度提高,臺東蘇鐵的光合作用率隨之提高,直到920~970 ml L-1時達CO2飽和點,光合作用率可提高2倍以上。本植物白天的淨光合作用率多隨光量而變化,但在中午接受到強光照射時,因氣孔導度減低,光合作用率會有降低的表現。苗圃遮陰試驗發現臺東蘇鐵苗木,在相對光量55%條件下,其光合作用率比較高或較低光環境的苗木高。在保留區現地發現臺東蘇鐵綠色的葉片,其最大光化學效益(Fv/Fm)值均顯現正常的生理表現。然而,植株照到較高的光資源,即會有較多或較長的葉片,顯示光資源與植株活力有顯著正相關。若將臺東蘇鐵上方闊葉樹的枝葉拉開,提高林內入射光量,則臺東蘇鐵的光合作用率可顯著提高。另一項研究發現本植物葉部的光合作用率,隨著感染白輪盾介殼蟲的密度而顯著減少,呈顯著負相關。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為了提高原生育地臺東蘇鐵的活力,建議應減少植株上方的林冠鬱閉度,提高植株可用光資源至約50%相對光量,如此可增加臺東蘇鐵葉面積及光合作用生產力,促進植株健康,並增強對危害昆蟲的抵抗力或恢復力。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19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