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回復力之研究-以大白山至大南澳嶺與雙溪、頭城山區為例

:::
計畫名稱因應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回復力之研究-以大白山至大南澳嶺與雙溪、頭城山區為例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105年
主持機關宜蘭大學
主辦單位林務局保育組野生動物保育科
計畫主持人陳子英
計畫總經費1,000,000
本計畫針對銅山、大白山、蘭崁山之水青岡族群進行深入分析,初步瞭解氣候變遷及極端氣象事件對於植群動態的可能影響。就前述計畫研究架構而言,所稱「殘存地點」即類似於 Hannah (2014)所提之堅守點概念,水青岡族群則可視為一處實際案例;另外,目前已發現銅山水青岡族群有朝高海拔並向太平山一線自然擴散現象,亦值得再深入研究是否為因應暖化產生之遷徙跳石現象,擬定適宜之保育策略與實務方法。因此,本計畫擬定研究架構如下: 1. 依據已知之長期氣候變遷殘存地點,依植物相特殊性、物種稀有性及專有性、週邊環境潛在威脅等因子,瞭解各殘存地點生態系及物種之保育急迫性,並提出優先次序。重要工作項目有:(1) 植物相特殊性評估、(2) 物種稀有性及專有性評估、(3) 森林覆蓋變遷及環境開發壓力評估、(4) 避難容納量之評估。 2. 選定2處已知殘存地點之高風險森林生態系,於週邊規劃監測調查機制,亦即試圖瞭解「遷徙跳石」之存在與變化情形。透過長期資料累積,瞭解該生態系及物種的退化或遷徙情形,依研究結果提出對應之保育措施建議。重要工作項目有:(1) 擇定其中2處區域設立監測樣區,比較並監測殘存地點高風險物種之存活與更新狀況。(2) 樣區設立之原則,擬以20 m x 20 m 分散樣區方式進行,逐年複查監測殘存植株之存活狀況,以6個月一次之頻度進行小苗複查,瞭解目標物種之幼苗存活與生長情形。(3) 選定可能遭受暖化衝擊之殘存地點,進行詳細的植群調查,並繪製現生植群圖。(4) 實施前述調查研究之備選地點:大白山至大南澳嶺與雙溪、頭城山區。 3. 依據生態系及物種之保育急迫性,提出可能的保育對策及具體作法,配合目前已完成之殘存地點優先保育物種名單,以野外實務調查監測檢討該物種清單之適切性,並選定適當案例物種進行實務性的試驗操作。於大白山至大南澳嶺與雙溪、頭城山區2地區可能遭受暖化衝擊之殘存地點,進行詳細的植群調查,並繪製現生植群圖,初步提出整體避難所之研究在2個小尺度的保育操作流程。
回列表
瀏覽人次:222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