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的長期族群監測是受威脅鳥種在保育及經營管理上的基礎。近年來對於如何制定有效的監測計畫及分析方法引起廣泛的討論,除了調查努力量的取捨, 如何掌握並降低資料誤差,以得到可靠的調查方法也是設計監測計畫中重要的一 環。分布於淺山的物種,因其生活環境與人類活動重疊性高,因此受脅最為嚴重。 東方草鴞(Tyto longimembris)分布於低海拔丘陵及平原地區,因此受人類影響甚 深,然而目前對東方草鴞的族群量及分布尚無系統性之調查,因此建立長期監測 模式是保育的重要關鍵。在野外調查中,偵測率(當物種存在於一樣區中,被發現的機率)常會小於 1, 使野外調查結果常會低估調查物種的數量及分布範圍。尤其當目標鳥種為行蹤隱 密或數量較少的稀有鳥種,更需要考量偵測率以獲得可信的推論。本計畫利用占 據模型為設計理念,利用物種出現與否(Presence/Absence)的資料來估計物種之偵 測率並修正東方草鴞於調查樣區中之占據率。本計畫延續 104 年及 105 年計畫,調查樣區共計 47 處,於 106 年 2-3 月和 106 年 7-8 月完成 106 年度調查。調查結果 106 年 2-3 月和 106 年 7-8 月各有 10 個樣區和 11 個樣區記錄到東方草鴞,修正占據率分別為為 0.37 和 0.27,偵測率 則分別為 0.25 和 0.51。106 年 2-3 月占據率受到棲地優勢度指數影響,當棲地環 境愈單一,占據率愈低;106 年 7-8 月則是偵測率受到月光指數影響。東方草鴞於 104-106 年繁殖季(2-3 月)及非繁殖季間(7-8 月)之間的樣區占據 II 變動,透過多季節占據模型分析發現,占據率會受到棲地優勢度影響,而繁殖季 至非繁殖季間的滅絕率也會受到棲地優勢度影響。顯示東方草鴞雖然偏好棲地較 複雜的地區,但在繁殖季至非繁殖季間的占據分布變動較大。相對地,非繁殖季 至繁殖季間並未有明顯因子影響拓殖率和滅絕率。將 104-106 年調查結果及文獻資料用來預測東方草鴞分布情況,以棲地因子 和氣象因子為篩選條件,結果以台灣南部四縣市為主要熱點區域。但若僅用棲地因子做為篩選條件,篩選全台適合草鴞利用的棲地,則除了台灣南部四縣市外, 雲林以北至新竹、東部蘭陽平原及花東縱谷平原皆有合適棲地供東方草鴞利用。 可做為未來東方草鴞保育政策及長期監測的參考依據。
回列表
瀏覽人次:376
最後更新日期: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