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海拔山區草原生態系調查與監測(4/4)

:::
計畫名稱臺灣高海拔山區草原生態系調查與監測(4/4)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111年
主持機關國立嘉義大學
主辦單位保育管理組
計畫主持人林政道
計畫執行時間111年1月1日 至 111年12月31日
計畫總經費1,500 (千元)
目前全球生態系面臨氣候變遷下的影響,特別是在高海拔山區敏感的生態系統,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衝擊遠大於低海拔環境。因此自2008年開始在林務局經費支援下,啟動了臺灣高海拔草原生態系長期監測,並依照「全球高山生態環境觀測研究計畫」的多峰調查法之標準,評估並建立全臺灣高海拔生態系植群長期監測樣點,包含五個區域及 15 座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本年度主要複查向陽三叉樣區以及補足去年因道路坍方無法複查的奇萊南峰樣區。截至今年,已完成全臺灣五個區域樣區,三次複查工作。綜合五個區域資料進行分析,各區年均溫皆有上升,而冬季均溫皆顯著上升,另計算標準化降雨蒸散指標(SPEI),從2003至2017年間,各區域在部分年度發生乾旱的情況。而自2017年秋季開始至2022年春季為止,維持了4-5年乾旱期。在2020年秋季過後至2021年春季甚至發生極端乾旱現象。各山峰的EVI長期趨勢約有5-6年一次循環震盪,與過去研究結果相符。反映出樣區中最主要的優勢物種-玉山箭竹的生長週期。EVI與SPEI搭配更發現季節的水分供應會影響植群的發育,彼此成正線性相關,但亦發現冬季升溫可能讓部分受環境限制的物種打破逆境持續生長,而提早生長後續面臨數月乾季,持續性的水分逆境,最終仍導致植群受損而萎縮。第三次調查結果顯示物種組成變化,超過半數樣區的物種數都顯著下降。所有區域的均勻度指數在第三次調查皆顯著下降。第二次到第三次調查間15座山峰裡有6座山峰嗜熱化指標顯著大於零,代表該山峰的植群有嗜熱化的趨勢。嗜濕化指標裡,有六座山峰數值顯著小於零,表示該山峰植群中的耐旱物種比例提升。第二次到第三次調查間結果顯示,溫度區位與降雨區位對物種豐度變化率有顯著影響,同時溫度區位的係數為正值,降雨區位的係數為負值,偏好溫暖、乾旱的物種,豐度變化率越高。本研究結合開放源的衛星資料、氣候資料以及物種分布資料,結合持續性的地面監測調查,更細緻解析氣候變遷對高山植群的影響。

本計畫研究報告為密件、暫不公開
回列表
瀏覽人次:70 最後更新日期: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