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不同疏伐強度作業對原生樹種更新復育之影響

:::
計畫名稱人工林不同疏伐強度作業對原生樹種更新復育之影響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4年
受委託機關東海大學(負責人:程海東 校長)
計畫主持人孫義方
計畫執行時間94年05月-94年12月
研究經費962仟元
  • 計畫目標:

    本研究計畫即為「人工林生態系經營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之因應策略」整合型計畫之一,主要目的為建立大面積的永久樣區,做為其他子計畫之共同樣區及疏伐處理之試區。此外,本計畫亦將監測疏伐前後,原生樹種之種子是否能到達,小苗是否能發芽長大,生長及存活等,以了解不同疏伐強度處理對原生樹種更新之影響。
  • 研究成果: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計畫於南投縣信義鄉,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巒大事業區第74、75、76林班地之人造柳杉林保留區內,設置了十二個一公頃之永久樣區,作為「人工林生態系經營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之因應策略」整合型計畫之共同樣區。
    永久樣區設於人倫林道17.5Km後的柳杉造林地,卓棍溪上游分支處坡面。樣區分布區域平均海拔約1500公尺,年平均降雨量約2404 mm,平均氣溫約19.2℃。林地選擇上以20-30年生並材積級200-300的柳杉人工林為主。
    樣區設置選擇避開林道或夾於林道間,並以林道邊緣至少10公尺後起始,避免林道干擾。每個樣區間隔至少40公尺。樣區為水平距離100公尺x 100公尺的一公頃正方形。設置時以電子光波測距經緯儀每隔20 m標定一個基準點,將每個一公頃樣區劃分為25個 20 × 20 m2小樣區。由於本區域於921地震後有多處崩塌造成林地破碎化,多處林地無法使用,樣區選擇上較受限制,故樣區間多呈現不連續狀況,各樣區間隔距離也不盡相同。
    檢討與建議: 目前十二個一公頃之永久樣區設置皆已設置完成,為95年度調查工作之重要基石,而進一步探討人工林不同疏伐強度作業對原生樹種更新復育之影響。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森林為台灣最重要的生態系。依第三次台灣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調查資料,台灣全島森林覆蓋度超過百分之五十八,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六為國有林地。而在國有林地中,約四十二萬公頃為人工造林地。由此角度來看,人工林生態系實為台灣非常重要的生態系之一。
    由於過去造林偏重於造林木之木材利用,因此形成大面積單純林相之林分結構。為符合現今人工林永續發展-生態系經營之理念,實有必要對現存之人工林實施疏伐作業,配合林下人工間植或天然更新方式形成混淆或複層林,以增加人工林結構之異質度和生物多樣性,達到生態系經營之目的。然而該如何疏伐,不同疏伐處理對生物多樣性及森林功能的影響為何,對原生樹種更新及復育的影響又為何,現今這方面的基本資料極度不足。現存的人工林與適地的未來人工林建造,在某些程度都屬復育森林生態系的範疇,需生態科學的知識,並需科學資料的提供,始能釐定這方面的經營法則與實施方法。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人工林不同疏伐強度作業對原生樹種更新復育之影響 pdf pdf 檔案大小:1428KB 下載次數:1256
回列表
瀏覽人次:512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