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土石流演變監測(3/4)

:::
計畫名稱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土石流演變監測(3/4)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8年
受委託機關中國地理學會(負責人:林俊全 理事長)
計畫主持人林俊全
計畫執行時間98年03月-98年12月
研究經費500仟元
  • 計畫目標:

    1. 持續進行氣象資料的收集及分析。
    2. 數值地形資料所需之控制點的佈標及測量。
    3. 數值地形資料的生產及地形娭遷分析。
    4. 氣象觀測站設置、維護及資料處理等相關之技術轉移。
  • 研究成果:包含「執行成果摘要」及「檢討與建議」

    執行成果摘要
    1. 目前已將保留區內相關氣象資料自1968至2008進行分析。
    2. 地形變遷自80年至97年資料數位化及分析。
    3. 持續本年度資料之收集、監測。
    4. 自計式氣象觀測站技術轉移。

    檢討與建議
    由於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土石流變動隨時間變化改變地貌,確有需要長時間進行觀察監測,因此就氣象及由過去航照資料數位化,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持續進行火炎山上方及下方自計式氣象站的維護及資料收集,以便進行本年度颱風豪雨降雨分析,瞭解氣候對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土石流的影響。
    已經完成2008年9月10日的航空照片正射化及數值地形資料的生產,本研究將此數值地形資料與2005年及2006年的數值地形資料進行沖積扇的侵蝕與堆積的分析。從2006年及2008年數值地形比較,     在沖積扇西側的堆積現象主要因為隧道西口的土堤興建所造成,整體而言隧道西口堆積現象並不明顯。
    在3號集水區沖積扇的位置,從2006年及2008年數值地形資料比較呈現大量侵蝕的狀態,推測侵蝕現象的造成主要是苗栗縣政府開放土石採取,將土石移除的所造成,而土石採取量已超越隧道當初完工   後土石的堆積量。
    本研究整理自計式氣象站的降雨資料,分析降雨強度及累積降雨對火炎山自然保留區的影響。分析降雨強度在西口土堤興建完成前,降雨強度28.4公釐即會產生泥流,在土堤完成後,2008年的卡玫基降雨強度51.4公釐並沒有發生災害,表示土堤確實有發揮效果。而今年莫拉克颱風期間,最大的降雨強度為48.8公釐,發生了輕微土石流,證明降雨強度可以當作土石流是否發生的指標之一。
    從累積降雨來看,過去研究顯示大部分12小時的降雨超過100公釐,本區會有災害發生而這些大部分是屬於降雨強度較高的型態。除此之外,在降雨強度不高但是持續性的降雨也是會造成災害的產生。
    今年8月份侵台的莫拉克颱風,不論是降雨強度及總雨量都超過預警標準,預警系統也成功的發出預警簡訊。 在莫拉克颱風前的現場觀察中,從5號集水區至3號集水區原沖積扇的位置,土石已被向下挖深約2公尺,靠近保留區的邊界上形成一高低落差的土堤。由於沖積扇上方的土石都是膠結不良的礫石,當豪雨來臨時這些土石會直接向下堆積,除了沖蝕溝中的土石會因為沖積扇被挖深而加速向下侵蝕的作用力,沖積扇上方的土堤因失去原本沖積扇的支撐,更容易加速侵蝕作用的產生。而在莫拉克颱風來襲時,即為五號集水區的外側土石被侵蝕搬運而發生土石流現象。
    火炎山地區因為礫石間膠結軟弱,上方土石遇大雨極易發生崩塌,使土石的供應源源不絕。未來土石還是會繼續移動,不過養護單位只需在堆積達到7公尺,達到隧道設計的承載重量時再行清除即可,讓沖積扇可以保有較長時間的穩定,不會因為清理土石造成大規模的刷深情況。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1. 藉由火炎山歷年礫石沖刷及堆積及氣象資料觀測,可推估地形變。
    2. 可由蒐集雨量相關資料對未來災害之預防、預警及危機處理。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土石流演變監測(3/4) doc doc 檔案大小:98631KB 下載次數:475 pdf pdf 檔案大小:10920KB 下載次數:3672
回列表
瀏覽人次:33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