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西部沿海的防風保安林,長期受到非法魚塭占用,並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及土壤鹽化等災害。近年來環境意識抬頭,林務局開始積極收復非法占用魚塭進行復育造林。在以恢復防風林保安功能、保留魚塭濕地功能和最小環境干擾完成復育的前提下,進而開啟魚塭多元復育之探討。本研究計畫作業項目包含堤岸整治、堤岸複層林試驗、人工浮島試驗、管柱造林試驗、親水植栽試驗。堤岸整治建立以蚵殼、漂流木為基底的堤岸栽植試驗區,並添加EM有機肥(益生一號)作為土壤改良,栽植木麻黃、黃槿及土沉香;人工浮島共計38床,嘗試栽植紅樹科及半紅樹科木本植物,並進行不同排列栽植試驗及施肥集約度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樹種混合栽植及施肥能促進苗木生長,其中黃槿、欖李及土沉香適應十分良好;管柱栽植紅海欖受潮汐影響甚大,栽植初期可假植於岸邊,減少環境壓力;親水植栽乃利用美植袋提高土壤相對高度,減少苗木遭淹浸之危害。研究初期各作業造林存活率相當高,惟受7-9月數個強颱影響,試驗區遭到嚴重損害。未來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強颱的危害可能成為常態,因此如何增加各造林作業設施之穩定性為首要解決之課題。綜合本試驗研究結果,彙編成海岸林收回魚塭多元復育之作業手冊,以作為林務局未來魚塭復育作業之參考。
回列表
瀏覽人次:2025
最後更新日期:2017-02-02